您好,欢迎来到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信息早知道『2025.6.26』总第112期

发布日期:2025-6-26    浏览量:40次
图片

【热点关注】

图片

1.我国立法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2.国家药监局部署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作

图片

【科技前沿】

图片

3.国产创新减重和降糖新药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

4.孕早期饮酒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图片

【健康科普】

图片

5.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是真是假?

6.带状疱疹发作,可能疼痛难忍!过了这个年龄的人要留意

图片

【详细内容】

图片

1.我国立法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24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提请此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二审稿拟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立即报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向上一级部门和国务院部门报告。

草案二审稿还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需要、情势变化、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等及时修订。

此外,草案二审稿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三部法律之间的适用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县级人民政府开展应对工作的程序和有关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等。(内容来源:新华社)

2.国家药监局部署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作

近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以下简称《举措》)。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机制,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提出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改革,明确了医疗器械领域支持要点。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技术集成度高,是高端医疗器械的典型产品,也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包括优化特殊审批程序、完善分类和命名原则、持续健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明晰注册审查要求、健全沟通指导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细化上市后监管要求、强化上市后质量安全监测、密切跟进产业发展、推进监管科学研究和推动全球监管协调等十方面具体措施。《举措》的出台对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促进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监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举措》将于近日发布。后续国家药监局将加强统筹协调,细化相关要求,明确工作时限,积极做好宣贯,解答业界关切,确保《举措》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内容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国产创新减重和降糖新药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

近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上,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领衔、全国36家中心共同参与的国产创新减重降糖新药——全球首个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埃诺格鲁肽注射液的Ⅲ期临床试验,首次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结果。数据显示,最高剂量组治疗48周后平均减重幅度达15.1%,体重降幅≥5%的受试者比例高达92.8%。相关研究成果同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期刊上。(内容来源:健康报)

4.孕早期饮酒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据新华社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日前宣布,该校参与的研究表明,孕早期接触酒精可导致胚胎细胞基因表达和代谢发生变化,尤其对未来发育为神经系统的细胞影响显著。这一发现再次强调了备孕期间及孕早期戒酒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疾病模型与机制》上。(内容来源:健康报)

5.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是真是假?

水果吃起来很甜,不一定含糖量更高。通常来讲水果的含糖量,并不单单指味觉上尝到的甜的感觉,而是指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四大类: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淀粉。在甜味上,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几乎没有甜味。水果吃起来甜不甜,一般由水果中的含糖种类和数量决定,果糖含量更高的水果,吃起来可能会更甜。但有时候,水果中的一些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也会影响到水果的口味让水果吃起来不那么甜。因此,水果的甜味不能作为其含糖量的判断标准。(内容来源:健康中国)

6.带状疱疹发作,可能疼痛难忍!过了这个年龄的人要留意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据文献研究,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50万。我国民间对带状疱疹有多种俗称,如“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等。

可能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带状疱疹与儿童常发生的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症状却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

(1) 为什么会发生带状疱疹?

人群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普遍易感,病毒可经飞沫和接触传播,导致原发感染即水痘,同时可潜伏到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被重新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显著上升。

(2)带状疱疹的症状是怎样的? 

出现带状疱疹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明显疼痛的皮疹,也有些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疼痛和瘙痒等有可能在皮疹出现前几天甚至几周就已出现。典型的皮疹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造成的疼痛可能很强烈,通常被形容为烧灼痛、搏动痛或刀刺痛。

虽然民间称其为“缠腰龙”,但带状疱疹的皮疹不一定只出现在腰部,皮疹还可能出现在面部、胸部、背部等,如果皮疹发生在眼周,需要高度重视,须立即就医。除了皮疹,有些人也可能会出现发烧、头痛、发冷和疲劳等症状。

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是一种持续的神经疼痛,在皮疹愈合后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严重的会影响生活质量。其他并发症还包括水疱细菌感染、疤痕,如果皮疹涉及眼睛区域可能会导致眼部问题甚至视力丧失,在极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肺炎、脑炎或卒中。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3)哪些人容易患带状疱疹? 

任何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人都可能患带状疱疹。虽然该病在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更为常见,但是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病。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为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会难以抑制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其他可能增加带状疱疹患病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免疫系统被削弱、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压力大、患有慢性疾病等。

(4)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策略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在市应用的带状疱疹疫苗有两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于2020年在我国获批使用,用于≥50岁人群,共需接种2剂次(间隔2~6个月);减毒活疫苗于2023年在我国获批使用,用于≥40岁人群,需接种1剂次。两种疫苗均通过国家药监部门审评审批,安全有效,满足疫苗接种年龄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接种以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内容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ND



供稿:孙璐璐

审稿:郑传涛

编辑: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