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7001500号-1
地址:泰安市财源大街29号 邮编:271000 联系电话:0538-858980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慢性HBV感染的发生与感染年龄有关。在1岁以内感染的婴儿中,约9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在1~4岁感染的儿童中,20%~5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过早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肝细胞癌病例由HBV感染造成。我国曾是乙肝感染高流行国家,1992年调查显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 。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感染。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开始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人群: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共需三剂次,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对于新生儿,需要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1月龄和6月龄时接种第2及第3剂乙肝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剂次乙肝疫苗后,约95%以上的婴幼儿都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乙肝疫苗接种后具有很好的长期保护效果,目前不提倡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