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所有: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7001500号-1
地址:泰安市财源大街29号 邮编:271000 联系电话:0538-8589800
泰岱卫计字[2016]23号
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及时率,提升全区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版)》及《山东省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等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2016年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16年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7001500号-1
地址:泰安市财源大街29号 邮编:271000
联系电话:0538-8589800
我区自2004年全面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运行10余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单位传染病疫情监测敏感性逐年增强,报告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2015年,我区在17处乡镇卫生院医院HIS系统内开发使用了疫情筛查和提示软件,进一步提升了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最大限度杜绝了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管理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2016年在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提升全区疫情报告管理水平,力争2016年我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审核及时率均达到100%的目标。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和培训阶段(2016年3月日25日-4月15日)
1、制定方案。专题研究“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制定《2016年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
2、动员部署。召开“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动员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3、培训学习。举办全区疫情管理员培训班,系统学习疫情报告管理相关内容;各乡镇和各单位要组织本辖区、本单位的医务人员深入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版)》和本次活动实施方案的培训学习,熟练掌握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和提高阶段(2016年4月16日-6月31日)
1、自查自纠。要认真对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版)》、《2016年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摸清问题,分析不足,找准原因。
2、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改正,促进全区疫情报告管理质量上水平、上档次。
3、规范提高。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的基础上,实行疫情报告管理精细化;适时召开全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现场会,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先进单位的疫情管理经验,创新我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档次。
第三阶段:建立常态化管理阶段(2016年7月1日—2016年12月20日)
1、建章立制。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版)》和本次活动实施方案,修订完善疫情报告、自查、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力求精炼准确,简便易行,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考核。将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区卫计局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督导,开展评优树先活动,促进工作常态化。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各单位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具体干,层层抓好落实。要调整充实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协调和沟通,避免发生互相推诿和扯皮现象,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长效机制。
疾控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医疗机构: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
监督机构: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查处。
(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质量
1、疫情筛查提示软件的维护和使用
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疫情筛查提示软件的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开发商联系,确保运行正常。疫情管理人员每天至少早晚两次登录疫情筛查和提示系统,查看筛查结果,发现传染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杜绝迟报漏报。
各区直医疗机构也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尽快安装使用疫情筛查提示软件,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
2、登记与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要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联系电话、就诊日期、发病日期、病名、初诊或复诊等,入/出院登记至少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出院时间、出院诊断、转归等。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要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填报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
3、报告卡的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文档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要签名。纸质报告卡要求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文档报告卡暂无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的,打印后由填报医生签名。
传染病报告卡中要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的要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14岁及以下儿童要填报家长姓名。
4、报告程序与方式